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標題會說——「面對孩子的失控,要控制的不是行為,是背後的問題」了。
再進一步,如能拆除已經老舊的住宅,在原址上重建新樓,那麼就有助於促進街區的新陳代謝,或許也有助於糾正人口過度集中在大城市中心的現象。結果,很多自治體將開發需求轉移到了城鎮化調整區域的農業用地區域,而不是原本應該優先開發、建設的城鎮化區域。
Photo Credit: nippon.com 房地產價格的走向又如何呢?我們可以通過「房地產價格指數」的變化來了解一下。但直到現在,大城市裡高樓住宅的建設接連不斷,大城市郊區和地方城市的農業用地持續被開發成住宅。後來,在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於2020年對《城市規劃法》等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改,調整了政策方向——城鎮化調整區域中,原則上限制在那些預計存在三公尺以上浸水風險的區域開發新的住宅空置住宅存量雖大卻未上市售賣 考慮住宅存量的時候,我們也不能無視空置住宅。隨著新建公寓的價格上漲,二手房的價格也在上漲。
住宅存量數字持續成長,包括年輕人在內,一般民眾的買房難度卻有增無減。後來,在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於2020年對《城市規劃法》等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改,調整了政策方向——城鎮化調整區域中,原則上限制在那些預計存在三公尺以上浸水風險的區域開發新的住宅。Meta官方報告指出,零售業中的家用電器與電子類產品,在Facebook與Instagram上有較高的曝光機會,例如消費者在Meta旗下平台探索家電用品,相比其他社交平台,發現新商品的機會高出了2.1倍。
由於商品類型眾多,不同受眾在開齋節期間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比如有48%的家電用品買家,計劃在齋戒月開始之前購買商品。88%買家則會在網購過程中,探索新的商品與服務。88%民眾網購旅遊商品 旅遊產業在後疫情時代正逐漸復甦,與2021年齋戒期間相比,去年旅遊產業增長了4個百分點。電子通訊產業業者,更應該重視線上商務的銷售力,加大投入數位廣告與行銷宣傳,更容易推動東南亞穆斯林受眾,趁著齋戒月節慶銷售潮購買產品。
Photo Credit: TenMax 五大產業行銷時程,即時掌握東南亞齋戒月購物動態 閱讀完五大產業消費行為洞察,現在一起來看,這五大產業都適用的行銷時程。全世界穆斯林人口在亞太區的比例高達62%,南向跨境品牌想要鎖定穆斯林消費者、衝刺銷售,絕對要把握伊斯蘭最大檔期——開齋節。
42%用戶則會看更多串流影音節目。建議可將行銷活動規劃,劃分為四大階段。Photo Credit: TenMax 5. 旅遊(Travel)齋戒月返鄉潮復甦。同時,由於開齋節相當於伊斯蘭文化的新年,許多穆斯林會趁齋戒期間回家團聚,也使東南亞通訊使用率有所提升。
本篇文章,TenMax進一步整理了Meta針對電商零售、消費品、娛樂、電子通訊與旅遊五大產業的消費行為報告,以及建議的齋戒月行銷時程。調查顯示,89%科技買家曾在Meta社群平台上發現商品,90%消費者表示,線上購物讓他們能意外探索新的品牌與商品,改變原先的購物決策。建議跨境品牌,多曝光線上活動、產品資訊,可在投遞廣告時擴增觸及範圍,並嘗試透過影音廣告、吸引觀看,為潛在消費者打造新鮮有趣的接觸機會。建議旅遊業者,儘早規劃數位行銷與廣告佈局,並透過AI自動化廣告,向受眾推薦符合興趣的旅遊商品,提高銷售機會。
Photo Credit: TenMax 4. 電子通訊(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75%民眾仰賴手機娛樂、獲取新資訊 電子與通訊產業,在齋戒月/開齋節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其中訊息APP的用戶成長與使用率更有顯著成長。此現象源於穆斯林在齋戒期間,有大量上網探索商品、尋找娛樂與療癒內容來轉移齋戒禁食間的注意力,調查顯示75%消費者同意,手機是齋戒期間的重要娛樂、獲得啟發的媒介。
在東南亞從齋戒開始前,至開齋節過後,超過一個月的時間都是購物檔期。第一階段|齋戒開始前夕 在此階段,企業可將行銷目標鎖定在吸引消費者的興趣。
顯然,不只是影音相關產業才能攻略商機,不論產業為何,跨境品牌想要加強宣傳,也能透過影音廣告吸人眼球、出奇制勝。此外,開齋節期間東南亞穆斯林,會線上購買他國的零售產品,約78%消費者表示,在齋戒月期間至少會進行一次跨境購物,這對有意南向拓展市場的跨境品牌而言,無疑是大好消息,企業更應趁著開齋節檔期擴大宣傳、加速銷售。線上購物趨勢,帶動電子設備、通訊軟體的銷售。81%民眾在社交平台探索購物資訊 消費品,包含日常用品、食物雜貨、服飾與家具等商品類型,是齋戒月最熱門的產業。這一產業的消費行為,大多是透過線上與線下同步進行,並且買家更傾向在齋戒開始前與齋戒月期間,預先購入食品、飲料與甜品點心,儲備齋戒期間的食品,做好在夜晚高效補充能量的準備。現在立刻閱讀,找到你所屬產業的消費洞察吧。
根據調查,81%消費者表示,齋戒月期間的購物目標就是消費品,更有59%穆斯林曾使用Meta旗下社交平台,探索新的消費品宋柏青:無私的愛啊?當你提到自己要什麼的時候,那已經算自私了。
名稱|暫停運作 時間|2023/03/31(五) - 2023/04/02(日)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中3館2F 拱廳(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在每個想要將生命暫停的瞬間,我們的思想不曾停止過。【展覽】 名稱|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時間|2023/03/31(五) - 2023/06/25(日) 地點|南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透過對於動態和靜態、時間和速度以及聲音的操控與實驗,鬆動傳統視覺媒介界線,在其影像畫面中挹注多層次的時間性。
以「高齡」為核心議題所策劃的「時間衆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展覽,透過藝術家對「時間」與「生命」細膩的觀察、感觸和回望所創作出的作品,嘗試牽引觀眾至不同的角度觀看「高齡者的風景」與「時間留下的面貌」,藉此思考現今或未來可能要面對的生活:自身或親友衰老的身體、利用美好的回憶帶來的青春感、退化的生理狀態影響情緒的反應。甚至,在展覽最後,透過藝術家對於時間的探討,再次叩問經歷生理老化後,「時間」對於每個人心理上的意義。
因為不只您停止不了這個世界,您也停止不了您自己⋯⋯。【表演藝術】 名稱|2023 KSAF 索拉舞蹈空間舞團 《消逝的日常》 時間|2023/04/01(六) - 2023/04/02(日) 地點|再見捌捌陸-眷村文化園區(高雄市左營區明德新村)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歲月的筆 寫春花秋月 沉澱一縷馨香 淺淺蔓延 終將要道別的 徘迴在不捨與猶豫間 如何相離 如何回望 索拉舞蹈空間舞團與眷村子弟的編舞家黃筱哲,一同帶來的舞作《消逝的日常》,以平易直白的表演手法,拼貼幼時眷村中人、事、物共構的片段畫面。1993年即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南灣,被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著除了社會結構改變外,也揭示了未來的生活,在年輕輩可能無法陪伴與扶養高齡者之下,絕大多數人都要好好思考該如何回應「時間」這件事情。現代城市的外貌不斷更新,同時某些角落也正在隱落,在這個歷史消逝的十分徹底的年代,「眷村」是否已成為凍結於時空中的代名詞?2023春天藝術節環境舞蹈《消逝的日常》,讓我們透過舊物件開啟視覺新領悟,一覽消逝的舊時代風華。
人類在世,亦必會經過由時間鋪墊而成的「生、老、病、死」階段。克拉耶伯表示,他「是用歷時性來雕刻。
文化總會「城南有意思」生活節邁入第6年了,透過城南地區公私場館、店家、里民的串聯響應,已是台北城南最具代表性的生活節品牌、親子同遊最佳去處。本次策展,除了持續本館希望讓藝術更能面向全民大眾的使命外,也嘗試在展覽方式上能讓高齡者感受到較友善的觀展體驗,以利後續以此作為友善觀展體驗的場域,盼美術館的未來成為高齡者願意造訪的活動空間。
具備繪畫背景的克拉耶伯,以其運用攝影、錄像、數位技術、聲音等媒材的作品聞名,創作主要關注時間性(temporality)與連續性(duration)的概念、懸置於動與靜的張力之間的影像、以及延展時間與記憶的經驗。錄像裝置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David Claerbout)1969年出生於比利時科瑞克(Kortfijk),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Antwerp)及阿姆斯特丹皇家視覺藝術學院(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
人經歷其中,有時有伴相陪,有時獨自面對。『歷時性』和『時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歷時性』是一種處於中間(in-between)的狀態,而『時間』是一種獨立的狀態。蘇麗真:有時候回到家,我習慣把電視開著,然後看著別人的故事上演著⋯⋯我好像一個旁觀者,這世界沒有我的故事上演。琳瑯滿目的內容包含:經典台語兒歌新編曲重製的台語親子音樂劇《春天佇佗位》、穿越回民國30年代的百人劇本殺推理遊戲,此外,文總空間也將舉辦「城南任意門」展覽,還有市集及手作DIY活動、城市散步、兒童闖關以及司法沉浸式劇場等豐富活動。
無論您多麼厭世,或是這個世界多麼可惡,請您習慣吧。李尚明:我曾經很用力很用力地要擁抱他,但最後只能緊緊的抱著自己⋯⋯我討厭我自己。
名稱|時間眾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 時間|2023/02/18(六) - 2023/05/28(日) 地點|南南市美術館2館(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在無法度量的宇宙中,「時間」因為人的存在而有了可以度量的刻痕。在每個被遺忘或放棄的時空中,時間不會因為你的放棄與休止暫停過。
種種過程之後,生命裡所有的回憶與經驗,在高齡者身上,形塑成豐富多樣的歲月景觀。」他擅於透過創造大型影像裝置來使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無論是藉由建立螢幕中投影影像與觀者之間的聯結,或是創造螢幕本身與展覽場域的空間關係,又或單純地任由「一個場景因觀眾的在場與些許時間進而發展為另一個場景」這一過程自然地發生。